close
地層下陷解析/海水入侵 土壤、地下水鹽化
2010/05/24
【聯合報╱記者鄭朝陽】

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超抽地下水,造成嚴重地層下陷,除了房屋沈陷、變形,遇海水漲潮、下豪大雨容易淹水之外,還會帶來另一種可怕的災害:土壤和地下水被海水入侵而鹽化。

地層下陷區的地面低於海平面,每遇颱風豪雨來襲,很容易引發海水倒灌,近幾年更曾發生一場午後大雷雨導致水深及膝的慘狀,這些住在「低漥」地區的民眾過著見雨即愁的日子。

屏東林邊鄉地層下陷情形嚴重,站在路面上,一伸手就能摸到屋頂。 本報資料照片/記者林順良攝影

沒想到,土壤和地下水鹽化讓他們愁上加愁,因為地下水位降低後,海水水位高過陸地的地下水,因此有了入侵機會,泡了海水的土壤鹽化,失去了種植的經濟價值,許多沿海下陷區農民,頓失了生計依靠。

另外,鹽化的地下水也失去飲用水功能。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說,深埋於地層下的地下水,是地球住民的「救命水」,一遇災難或乾旱等異常天候,它便成了萬民生養所需;以921大地震為例,震災區的台中、南投一帶,自來水系統在地震中遭致嚴重損壞,當時便靠地下水紓困、救難,一旦遭海水破壞,危機出現就難救命了。

汪中和解釋,海邊的地下水(淡水)和海水(鹹水)連通,淡水比重較小(海水與淡水的比重約41:40),水壓比不過鹹水,由於陸地上的地下水位高於海平面,因此累積的總水壓能與鹹水抗衡,鹹水因此無法長驅直入地下水層,與淡水維持平衡的界面。

但超抽地下水之後,淡水水位下降,水壓也隨之減少,原本的淡鹹水壓力平衡被破壤,鹹水有機可乘,侵入貯存淡水的地層,除了造成井水抽出鹹水之外,地層及土壤也被鹽化,使得地表植物及耕作受到極大的損害;而根據水壓換算,地下(淡)水面每下降1公尺,地下鹹水面就會上升40公尺,可見影響嚴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ptseng1113 的頭像
    hptseng1113

    環境史研究室

    ev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